7月,一拨儿年轻人步入职场。作为新人的他们发现工作这件事并没有那么容易:和领导沟通好紧张,我是不是说错话了?工作做不完好焦虑,我是不是能力不行?
如何快速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之间的转换?
“学生思维”有几个特征:
1、认为凡事都应该有标准答案。很多初入职场的新人,都很希望自己手上的活儿能有非常简单直白的需求标准,职场进阶的考核最好单一直接,就跟我们考试要追求100分一样。然而职场上的业务需求,有些是有明确量化标准的,有些没有。如果一个人带着“追求标准答案”的学生思维去思考,那么一定会屡屡受挫。
2、觉得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人教自己。请注意职场里的学习,是自己要去努力争取的。要努力争取到好的前辈来教自己,争取到好的项目来赚经验值。在职场中,不会有人把教你长大当成理所应当。
3、总是认为“准备好了”才能做。工作这件事情永远不可能只等到你准备好。你是一个成熟的人,需要具备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勇敢地承接下来,你会有强大的努力动力,因为有一个目标鞭策着你不断突破自己。不要想着等你准备好了,再去承接更重要的事情,机会不是等待来的。
4、太注重情绪价值,不能就事论事。在职场中,大家往往一切以结果为导向。不管你付出了多别人几倍的努力,但是你的结果如果不好的话,很少有人会在结果之外,再来照顾你的情绪价值,这一点需要自己克服。工作的KPI,不是靠感动人就可以完成的。
从管理者的视角来看问题和建议。
1、“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在中学和大学阶段不好好学习的结果最差也就是挂科、重修、叫家长。职场里不主动学习的话没有人会逼着你,但你会有比同龄人更慢的成长晋升速度和可能的职业危险。
2、总让上级做问答题而不是选择题。凡事多问没毛病,但问之前要自己先想想可能的选择和行动方式,而不是自己遇到问题还没过脑子就直接冲上去问问问。
3、不守时。很多职场新人可能不知道守时对于工作的重要程度,大学上课可以晚15分钟偷偷溜进教室后排,但会议晚15分钟就会让人认为你是个非常不靠谱的人。
4、遇到问题和困难以及负面反馈首先的反应就是自己被冤枉,认为自己尽力了,自己没问题。要拥有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思考自己可能存在的需要改善的地方。
5、推一下动一下。不要等着被安排工作,自己找事做或者找东西学。
6、认为自己可以搞定绝大多数事情。职场是协作组织,绝大多数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团队各位同事一起协作共同完成,而不是靠个人英雄主义搞定一切。
来源:新青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