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将达1158万人。最近正是应届毕业生求职高峰,大家都知道简历对求职者来说有多重要,一份美观大方的简历会在面试官那里建立起良好的初次印象。今天小编总结了简历中常见的8大错误,大家写简历时注意一定不要犯了。
一、没有求职意向
可以理解大家想要一份简历投多个岗位的心理,所以没有在简历上写求职意向。但大家心里一定要有,求职意向就像你简历的论点,论点都没有想清楚的情况下,简历就很难成为打动HR的敲门砖。记住:简历≠个人履历。
另外如果你明确的投递给某一家企业,那么在简历上单独加上求职意向,另存一个文件,是可以为自己的求职加分的。
二、无关信息过多
如果不是简历空空如也、没东西可写的情况下,建议不要在简历上出现【重复性内容】。
三、自曝短板
有一种简历模板的个人技能处是图表式的,如果这中间自己的某项技能不能达到80%以上,那么建议换个自己的优势技能。
有的同学喜欢在简历上写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个在面试中是很有可能被问到的。如果兴趣爱好没有达到技能的程度,只是兴趣爱好的话,一旦被问到就很尴尬了,属于自己给自己挖了坑,不如不写。
四、经历顺序“混乱”
经历属于什么类型。
分类的标准可以是:实习经历、项目经历、比赛经历、校内经历。
PS:以上4个部分不代表需要大家全部出现在简历上。
分好类后,如果某个类别,有多段经历,排序方式有2种:
①时间倒叙:先放最近发生的经历,因为这段经历直接呈现了你目前的能力状态;
②重要内容放前面:哪段经历和求职意向匹配度高,哪段经历放前面。
五、经历描述看不出来到底做了什么
我们在实习实践中的一些岗位,如果不是相关领域的HR,不一定能直观的知道我们当时到底经历了什么。按照目标-行动-结果的思路来呈现这段经历,其中可以量化的内容请量化~但要注意,这个量化也不是简单的数字呈现。
六、经历太多没有重点
最近来简历门诊的案例,有几位同学都是硕士,所以经历很多,从目前的实习,到大学期间的校内活动经历,有的同学甚至有10段经历。
我们都知道,应届生的简历,1页纸就够了。所以经历太多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会筛选。
七、经历与求职岗位的契合度不够高
其实这在校招中是很正常的,因为很多同学确实是临近秋招才确定的求职方向,所以之前的经历很多都与求职方向关联度不高。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注意在过往经历中挖掘【可迁移能力】。
要知道,大部分校招企业在校招中看的除了候选人的学历、专业以外,能力部分无外乎就是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协作能力、执行能力、自学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领导力等。只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岗位需要的能力侧重点会不一样。
比如销售更看重沟通能力、营销能力、抗压能力;有的公司的市场更看重创新能力、执行能力、领导力。这和未来工作中会遇到的场景息息相关。
八、自我评价“不够个性”
换句话说就是过于大众化。前面我们已经说了,简历只有1页纸,尽量不要出现不重要的内容。
那作为简历的点睛之笔,好的自我评价可以为自己做一段总结提炼,并为自己贴上自己的独有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