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培养具有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动物科学与技术领域扎实的生物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和专业知识;具备动物科学类专业实践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胜任动物科技领域生产、经营管理、技术研发、产品加工和贸易、教学和科研等工作;自学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以技术及管理骨干的角色与团队成员一起在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就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或领导者。
动物科学主要研究农业动物,也就是猪、牛、羊、禽等畜禽动物以及水产、蚕与蜜蜂的遗传发育、种质改良、营养饲料、产品加工等,通过培养优良品种,研发优质饲料,为人们提供肉、蛋、奶、丝、蜜等优质产品。
这是动物产业的一条链。“优良品种”靠育种,育种就是育出更优秀的品种和品系,比如如何让猪长得更快、让奶牛产奶更多、让蜜蜂酿出更优质的蜜等。“优质饲料”则是怎么给动物提供更好、更安全的饲料,以满足动物快速生长和高效生产的需要,同时生产出安全、优质和美味的肉、蛋、奶等畜禽产品以及水产和蜂产品。“优质产品”则是在具备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通过营养调控,并利用加工调制,使产品更符合人们的需求,比如生产更多的“五花肉”,生产更好的新鲜奶,将猪肉做成香肠,将牛奶做成奶酪、酸奶等。围绕这条产业链,还可以向外延伸很多。例如转基因中的抗病育种,使培育而成的动物品种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抵抗力,少生病甚至不生病。目前,这也是全世界科学家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从营养饲料的角度来看,“养好”看似很简单,实际却奥妙无穷。动物它到底需要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满足它的需要,是相当复杂的一件事情。比如,不同品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产水平下,生猪对饲料的要求就很不一样;同样品种的猪、牛、羊、禽,在不同地方、不同季节所需要的营养也是不一样的。
从品种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品种我们首先必须知道它的遗传基础是什么。自从人类基因组草图在2001年被公布起,科学家就已经研究出了更多动物的基因组。相比现在,早期的育种,主要是根据表型选种,一批动物在那儿,观察哪个长得快、哪个长得好,然后将好的留下来,但是这样做育种的周期很长,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能取得好的进展。如今,我们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只要研究它的遗传背景,检测一些指标,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分子育种。这需要现代的人用现代的知识来完成,传统方式不能代替。
因为农业动物一般个体都比较大,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用“模式动物”来代替,比如小白鼠,“模式动物”同时也是人类医疗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
毕业生可在各级农牧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各级学校、研究部门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饲料企业从事饲料营销与技术服务工作;鸡场、猪场、牛场等畜牧养殖单位从事生产管理及技术工作;冻精站、种畜站、胚胎移植中心从事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动物园、濒灭动物研究所等从事野生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管理及其它研究工作;草原站、草业公司从事相关研究与生产经营工作;各医学院校、动物研究部门从事实验动物的开发及医学实验动物模型研究工作;公安部门、警犬队从事军犬、警犬训练、饲养管理工作;赛马场、马术队从事竞技马的饲养管理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