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告诉我们,竞争可以激发人的内部潜能。在孩子教育上,给他们竞争的舞台,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以后更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常被应用于企业人才或技术引进中,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1. 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优秀人才引入职工队伍甚至管理层中,给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
2. 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乘风破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鲶鱼效应在企业管理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如果团队内部成员互相熟悉,就会缺乏活力与新鲜感,从而产生惰性。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团队,制造一些紧张气氛。
当把"鲶鱼"放到一个老团队里面的时候,那些已经变得有点懒散的老队员迫于对自己能力的证明和对尊严的追求,不得不再次努力工作,以免被新来的队员在业绩上超过自己,否则,老队员的颜面就无处存放了。
而对于那些在能力上刚刚能满足团队要求的队员来说,"鲶鱼"的进入,将使他们面对更大的压力,稍有不慎,他们就有可能被清出团队。
为了继续留在团队里面,他们也不得不比其他人更用功、更努力。
可见,在适当的时候引入一条"鲶鱼",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团队战斗力的重新爆发的。
鲶鱼效应其实对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一个安逸稳定的生存环境里,很容易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最终走向死亡。在大学生求职中,就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一部分的“沙丁鱼”,他们喜欢安逸,养尊处优,毫无危机意识,没有明确求职目标,也有一些“鲶鱼”,他们有明确的求职目标和强烈的就业愿望,每天积极为找工作奔走。这个时候就需要这样的“鲶鱼”,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如果“鲶鱼”将自己参加招聘会的感受或是自己收集的就业信息、就业感受等等,在茶余饭后跟身边的同学分享,或许能让“沙丁鱼”意识到自己的现状,有就业危机感。这样的一个效应也经常会运用到企业中,激发员工的活力。
鲶鱼效应的三点启示是什么?
第一、要有危机意识,危机意识能够激发人的活力和热情。当人们处在一种危机意识之中的时候,人们的工作效率会大幅度地提高。所以企业管理者到懂得适当增加员工们的危机意识。
第二,要打破自身思维局限,好的企业管理者善于从各种各样的小事中发现管理真谛。鲶鱼效应表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一定要依靠传统的鼓励为主的方式,还可以采取竞争手段。
第三,对任何事物要有明确的定位,企业管理者要确定员工内谁能当鲶鱼,而那些人是沙丁鱼。做出这样的分类后能够有利于鲶鱼效应功效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