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一般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那么博物馆中的岗位都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博物馆中的岗位类别:
1、藏品研究类
这一职位一般都要有较高的学历要求,工作内容就有我们熟悉的文物修复。近几年随着各种纪录片的播出,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这是一份孤独的工作,他们需要有超乎常人的耐力与细致,努力还原文物的过去,也修复着文物的回忆。尽管文物修复师的走红让每年报名的人数急剧上升,但实际上,这个行业比想象中的更缺人。因为对口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文物修复技艺的磨练也需要时间,“跋山涉水只求一斤漆,为修复古琴学艺9年“,修复师早与文物合为一体,这一份工作在他们眼里可能更像是一场修行。
2、展览策划类
博物馆的策展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他们既是对馆内藏品了如指掌的专家,又是对外展览的总设计师,拥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展厅空间规划的潜力,需要涉猎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展览,是博物馆对话观众最直接的途径,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看,这就需要策展师来创新展览的主题与形式。策展师的就业率还未达到饱和,所以机会满满
3、公共服务类
博物馆中也有一些对文史、艺术专业需求没有那么高的职位。比如新媒体运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各媒体平台都有了自己的官方账号,进行自我宣传,需要随时更新展出信息,推出优质文章和视频;又或是任何一家博物馆都不会缺少的讲解员一职,讲解员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但都对历史、文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多人会觉得讲解员就像是一台复读机,每天机械重复着同样的内容,其实这一岗位是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桥梁,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知识储备,对外语水平的要求也比较高。
4、信息科技类
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AR、VR、全息影像等技术逐渐融入到博物馆的展览中,让传统的文艺借助新的形式得以发展。像故宫博物院曾经推出的《清明上河图3.0》,融合了8K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等多种高科技技术,实现参观者的沉浸式体验。因此IT领域的人才在文博行业也越来越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