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和建立关系的心理学领域。它涉及了人们在各种社交环境下的行为、情感和思维过程。
一、原则
1、社交认知:指个体对他人的态度、信念、期望和解释方式等认知过程。它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观察、推断和判断。
2、人际吸引力:指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对他人产生的吸引力或被吸引力。吸引力可以基于外貌、个性特征、共同兴趣或其他因素。
3、亲近与亲密:亲近是指彼此间距离的减小,而亲密则更强调情感上的深度和内涵。建立亲近和亲密关系需要彼此间的分享、理解、支持和信任。
4、社会影响:个体在社交互动中受到他人言行的影响。这涵盖了从遵循群体规范和期望,到受到他人说服和影响的广泛范围。
5、冲突与合作:人际关系中常常会出现冲突和合作。冲突可能源于不同的利益、观点和需求之间的差异,而合作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6、互惠关系:个体之间建立的基于互惠原则的关系。互惠关系中,个体通过给予和接受相互的利益和支持来维持关系的平衡。
7、社会支持:指从他人那里获得的实质性和情感上的支持。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二、目的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明确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心理、行为发生的条件和情境,并使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系统化和理论化,使那些不完全详尽的社会常识性知识得到升华。
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比行为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个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的关联性和必然性规律。
四、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任务
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同时,也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摄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