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线上求职因便捷高效成为主流方式,但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掌握必要的防骗技巧,才能在求职过程中保护自身权益,避免陷入求职陷阱。
企业信息核实:正规企业在招聘平台会有详细信息。看到招聘岗位,先查看企业名称、成立时间、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若信息模糊,就要警惕。比如,一家企业只写了简单的公司简称,无其他介绍,很可能有问题。利用天眼查、企查查等第三方平台,查询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经营状况、涉诉情况等。若企业存在大量法律纠纷,特别是劳动纠纷,就要慎重考虑是否投递简历。
招聘信息甄别:薪资待遇过高或过低都需警惕。如果同地区、同岗位平均月薪8000元,某岗位却标15000元以上,可能存在夸大宣传,后续也许会以各种理由克扣工资;若标3000元,可能工作强度大且待遇差,甚至是诈骗陷阱。岗位描述含糊不清,如“负责公司重要业务,要求能力强,待遇优厚”,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这类岗位很可能是虚假的,目的是骗取个人信息。
沟通交流留意:正规企业的招聘流程规范,沟通方式专业。若招聘人员通过私人社交账号联系你,且交流中态度随意、频繁索要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千万不要轻易提供。正规企业不会在面试前要求求职者缴纳任何费用,如报名费、培训费、保证金等。若遇到此类要求,一定是诈骗,应立即拒绝并向相关平台举报。
面试环节判断:线上面试时,注意面试官是否专业,面试流程是否合理。如果面试官对岗位内容不熟悉,提问毫无逻辑,或者面试全程只强调公司多么好,对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不关心,就存在问题。同时,要注意面试场地和面试官背景,若背景杂乱、声音嘈杂,或者面试官形象举止怪异,也要提高警惕。
合同条款审查:若收到录用通知,务必仔细阅读劳动合同条款。查看合同中关于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社保福利、违约责任等方面的规定是否清晰明确。对于模糊不清、可能损害自身权益的条款,要与企业沟通协商,明确后再签字。比如,合同中工资发放方式不明确,或者试用期过长、社保缴纳标准过低等,都需要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