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我国的离婚率每年都在提升的情况下,很多人还不知道如何在离婚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协议离婚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呢?
在双方提出离婚诉求时,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在一段时间内,夫妻双方需要冷静思考,以确定是否真正要离婚。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离婚冷静期为30天。
在离婚冷静期内,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尽力挽回婚姻,或者重新协商离婚事宜,以达成更为合理的协议。如果夫妻双方在冷静期内达成协议,也可以在冷静期结束前办理离婚手续。
需要注意的是,离婚冷静期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程序,双方必须遵守。如果在冷静期内双方仍然坚持离婚,可以在冷静期结束后向法院申请离婚。但如果在冷静期内双方重新协商,达成和解,也可以撤销离婚申请。
如果在离婚冷静期过后仍然选择离婚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协商达成协议:夫妻双方协商达成离婚协议,确定离婚的原因、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具体事项。
2. 编写协议书:根据夫妻双方协商达成的协议内容,起草离婚协议书。
3. 签署协议书:夫妻双方在公证机关或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签署离婚协议书,并由公证人或律师进行公证。
4. 提交法院审批:将公证的离婚协议书提交当地人民法院审批,并缴纳相关费用。
5. 审核通过:经过法院审核,如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会发出离婚证书,夫妻双方便正式离婚。
需要注意的是,如登记机关发现离婚的当事人有违反民法典婚姻规定的行为,应给予批评教育或不准予登记。违反刑法的,要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防止轻率离婚和假离婚,工作人员应对感情尚未完全破裂的当事人进行思想教育和调解和好工作。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离婚申请应当进行认真审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对符合离婚条件的,应当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注销结婚证。虽然这是法律为防止登记工作久拖不决而提出的时间要求,但客观上也给申请离婚的当事人冷静的进行考虑,在审查期内,如果双方当事人对重归于好取得共识,应准许当事人撤回离婚申请。
同时,离婚协议书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协议内容要合法有效,否则法院可能不予受理或者不予通过审批。同时,在签署协议书之前,夫妻双方应该认真考虑协议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