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竞争激烈
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全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加强了竞争压力。
2、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3、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
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4、就业缺乏求职技巧
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5、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6、高校专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机构虽是培养知识人才的摇篮,但是,同样面临着很多不足,由于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真正目的市场信息不准确,造成高校专业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社会需求差距极大,而那些被高等院校热门追逐的专业,重复现象严重,也致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时,根本无法用自己所到的高等知识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所需,就业变得难上难。
7、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