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在人工智能主干课程基础上突出智能硬件与学科交叉特色课程。在专业培养模式上深入推进学科交叉,着眼行业发展前沿,融入产业创新生态,贯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产业知识价值链条的联系通道,面向人工智能未来技术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人才。人工智能专业学制是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人工智能专业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秉承“厚基础、强专业、宽领域、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夯实工程教育基础上,注重加强人工智能方向的应用性与创新性教育,培养能够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与方法、基本模型等知识,能够胜任人工智能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以契合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及经济发展需求。毕业生能够在工业界、学术界、教育界等成功地开展与专业职业相关的工作,成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相关领域的创新技术引领者、重要工程管理者和专业市场开拓者, 亦可继续攻读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就业前景:
2019年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中指出,根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供求比例为1:10,供求比严重失衡,如不加强人才培养,至2025年人才缺口将突破1000万。从具体的技术方向看,基础技术人才缺口较大,人工智能芯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岗位的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4,表明该技术方向的人才供应严重不足,特别是计算机视觉方向,人才供需比仅为0.09。
我国正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随着人工智能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能制造、智慧商业、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将迫切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添薪续力,来推进我国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