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数量的管理,过去认为仓库里的商品多,表明企业发达、兴隆。而现代管理学如MBA、CEO12篇及EMBA等则认为零库存是最好的库存管理。库存多,占用资金多,利息负担加重。但是如果过分降低库存,则会出现断档。
(一)管理方法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最近的几年中,供应商管理库存在商品分销系统中使用越来越广泛,有学者认为这种库存管理方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甚至认为这会导致整个配送管理系统的革命,支撑这种理念的理论非常简单:通过集中管理库存和各个零售商的销售信息,生产商或分销商补货系统就能建立在真实的销售市场变化基础上,能够提高零售商预测销售的准确性、缩短生产商和分销商的生产和订货提前期,在链接供应和消费的基础上优化补货频率和批量。
(2)客户管理库存(CMI)
相对于VMI,CMI(Customer Managed Inventory)是另外一种和它相对的库存控制方式,配送系统中很多人认为,按照和消费市场的接近程度,零售商在配送系统中由于最接近消费者,在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方面最有发言权,因此应该是最核心的一环,库存自然应归零售商管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配送系统中离消费市场越远的成员就越不能准确地预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3)联合库存管理(JMI)
联合库存管理是介于供应商管理库存和客户管理之间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顾名思义,就是由供应商与客户共同管理库存,进行库存决策。
(二)主要内容
商品订货量的确定、盘点(循环盘点、总盘点),商品转库、调拨,脱销、断档商品分析,超过最大、小于最小库存预警,商品保质期预警、报长短管理等。
(三)重要意义
(1)库存控制的作用
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2)库存的合理控制
①库存量过大所产生的问题: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②库存量过小所产生的问题: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