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以能量的存储即储能技术为研究对象,是一个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兴专业,具有多样化的应用背景、多维度的知识体系、多层次的专业构架等特征。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储能相关领域发展需要、服务储能行业和经济建设,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扎实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系统掌握储能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储能、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分布式能源和节能环保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较强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机械制图、物理化学、电工电子学、储能科学基础、流体流动与传热、传质与分离、能源仿生学、能源电化学、能源转化原理、高分子化学、储冷与储热。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动汽车和移动式设备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能源技术和消费革命不断升级,储能产业已经成为国家能源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这也使得储能领域的人才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储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从汽车动力电池到大型电站乃至航空航天,储能的应用无处不在。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发电、电池等涉及储能材料、器件、装备、应用等领域,从事创新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设计、工业制造、项目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还可以选择考研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