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科学与技术是研究水在社会循环过程中水质变化规律和水质控制技术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原为电厂化学专业。本专业是研究水在社会循环过程中水质变化规律和水质控制技术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化工、材料、电子、计算机、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等学科宽厚的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各个工业领域的水质控制技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具备水处理工艺、设备和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水质科学研究、水质工程规划、水处理系统设计、水质监测与控制、材料保护、水处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以及在相关企业从事生产运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社会和职业领域实践,预期实现以下目标: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2.熟悉国内水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及新动向,积极投身水质科学事业,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具有从事水质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水处理及水质调试系统的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4.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水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在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有较好的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5.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交流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能力,以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主干课程:
水质科学基础、水化学、水生态学、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核电站水质工程、水污染控制、材料保护、水质分析与监测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水处理设备自动化、水处理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水工业法学、水工业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水利和市政设计院、水利部门、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环境、化工、地方乡镇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部门,从事水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规划设计、水处理系统及设备的设计、水质监测、生产运行、安装调试、施工监理、经营管理等工作。并可在水质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科学等环境相关专业方向继续深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