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教育部2017年首批设置的新工科专业,本专业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特色,着重培养学生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生产管理等各方面技术综合运用的能力,使学生更符合国家、行业、企业对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本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新工科教育模式,学生进校即接触智能制造类项目,以项目驱动培养过程,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企业全程参与培养过程各个环节。该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智能制造产业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具备机械、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知识及人文职业素养;具备面向制造业工程实践,发现、分析和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智能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将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相结合,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从事智能制造相关的研究、开发,对智能装备、智能生产单元和智能生产线进行设计、安装、调试、管控和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习内容:
1、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2、核心课程:计算思维概论、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基础、机械材料与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概论、传感与检测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数控技术与机床(双语)、项目管理、专业限选模块课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子认知实习、机械工程训练、单片机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机器视觉实训、工业机器人系统综合实训、智能工厂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
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智能制造已成为高端制造业竞争的主战场,迫切需求大量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智能制造相关科研机构、企业从事产品/产线的设计、研发、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和服务销售等工作,学生毕业后还可以从事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系统监测与运维等方面的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机械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具备向研究应用型(硕士)以及创新型、研发型高端人才(博士)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