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不管是刚毕业的应届生,还是因不满现状准备跳槽的职场人,大家在准备个人简历时或多或少都会对简历进行一定的美化,但其中有些人却会对自己的简历过度包装、灌水、虚构事实,大刀阔斧来一次“整容”,造成了不好的个人影响和社会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优化简历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吸引企业关注,害怕错失良机
通常HR浏览一份简历所要花费的时间很少,那么对于求职者来说想要在这短短1-2分钟甚至几十秒钟的黄金时间里吸引HR关注,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想要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好好美化一下简历,突出自己的能力与亮点,给自己创造机会,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是人之常情。
但是包装得过于完美,实际能力与简历上所言并不匹配,即使面试时没有露馅,入职后也早晚在劫难逃,这种方法会给自己埋下一颗不定时爆炸的雷,随时都有爆破的风险。
误区二:不想吃亏,盲目跟风修改
前不久网上有一个案例,一名应届毕业生正在求职,有一家行业内知名企业也受邀参加了其学校的校招,他与他的同学都向该企业投递了简历,但是没想到同学接到了面试的电话,他却被刷了下来。
他非常不解,因为无论是学习成绩、校内表现,亦或是实习经验他都公认比他同学略优一些,后面一次聊天中同学告诉他,“简历要好好地包装一番,才能入得了HR的眼。一个大厂的offer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给自己的简历‘镀金’,如果让简历‘素颜示人’,那岂不是就不战而败了?”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害怕吃亏,所以盲目跟风对自己的简历一顿乱操作。只注重眼下得失,不看长远利害,终究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
误区三:捷径心态作祟,虚构信息成本低获利大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求职者对简历信息的美化是基于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润色,但还是有些人为了走捷径,无所不用其极。
例如:把了解写成精通;把照片P成照骗;把打杂写成主导;在公司只是中基层领导,却硬生生扣上高管名头;最夸张的是明明年薪只有10万,为了能谈个好价钱,偏偏要写个20、30万...
捷径不是万能的保护伞,作弊换来的机会,最终也会被自己的能力出卖,一旦被面试官识破,你简历上所有的工作经验的真实性都会受到质疑,最终受苦的还是自己。当一个人诚信受到了质疑,再有能力,恐怕也没有哪一个公司敢录用。
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虽然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也不能在起跑线上为了便利而选择作弊,优化可以,但灌水的做法绝对不可取,要想更好地展示自己,修炼能力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