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难找、房租贵、生活成本高……”因为各种因素,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不愿离开自己的学校,这些人社会上被称为“赖校族”。赖校族成为网络热词,很多朋友看到这个词都感觉比较陌生。那么赖校族是什么意思呢?
百度百科给了这个词一个定义——指既不深造,也不就业,而是继续“赖”在学校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为贪恋学校的环境,而不愿离开校园,其中固然有对学生时代难以割舍的留恋,但更多的是不敢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压力,因此本能地逃避困难,不愿意失去学校的庇护。
不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赖校族”呢?小编归结了两点原因:
√.巨大的就业压力
√.学校生活成本低环境好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起薪低已是人所共知,而大城市中房价高也是有目共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确实承担着不小的经济压力。而对于那些在一两个月之后将要离开这座城市的大学生来说,上哪里去找只租两个月的房子?在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情况下,一些人就选择了“逃”的做法。
大学作为学生时代的“终点站”,走出校园必然意味着要走进社会去迎接挑战,大学之所以被誉为“象牙塔”,除了是学术高地外,也因为大学大都是封闭地孤立于社会之外。“赖校族”这种逃避社会责任的做法,一方面暴露出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作为“人生中转站”,在与现实社会的接壤上还存在着障碍。
不过,困难和压力是人人都需要面对的,而机遇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前提是自己必须去主动出击、迎接挑战,“赖”是永远“赖”不到机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