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战略需求,服务气象现代化和“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防灾减灾做出贡献,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严谨的科学思维模式、系统的应用气象学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培养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跟踪掌握应用气象学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创新能力,使其毕业后在应用气象行业有充分的专业基础和学科背景成为科学技术创新、技术升级、应用开发、快速转型的高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在城市气象、气象公共服务、气象防灾减灾等相关学科领域,从事业务、教学、科技开发及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到气象﹑民航﹑海洋﹑核电﹑环保﹑防灾减灾﹑国防军事﹑防雷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及设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政府机构等从事相关的应用气象管理、业务、技术服务、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发展情况;
4.熟悉我国气象业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气象现代化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5.了解应用气象学科学前沿、应用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动手能力,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
农业气象学、微气象学、应用气象学方法、气候资源学。
学生就业方向
应用气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广,就业去向多样化,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工作。就业单位主要为国家气象局,各省市县气象局,民航局,部队(文职),气象服务公司及其他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等,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