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醉拳”的有效性原理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流派、门类繁多。醉拳(包括醉棍、醉剑)就是百花园中得小小一朵。
在古代,武术或功夫是战争、搏斗中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的身体技能。醉拳也是一样。醉拳的初始动机并不是像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样是为了“好看”。这是因为,在影视这种事物出现之前,醉拳这种功夫就已经出现了。
一般给人的感觉,似乎喝酒会耽误事。这是因为酒醉会麻痹神经,造成反应迟钝,甚至有时会不省人事,一塌糊涂,不能正常做事。可是为什么醉拳却还是非常有效呢?这首先是因为,所谓醉拳,酒是可喝可不喝的。而且在古代,可能也是因为酒的度数比现在的低,喝酒很难喝醉成现在的程度。可能很多时候即使喝多,也正好喝到“酒壮英雄胆”,“李白斗酒诗百篇”,“自古圣贤多寂寞,只有饮者留其名”,以及正好能打醉拳的程度。
事实上,醉拳能够非常有效发挥一个人的功夫水平,除了上述因素外,更重要的还在于醉拳在“醉酒打拳”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套路。这套路也就可以使人不喝酒也可以有效地打醉拳。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疾病、遗忘等,很多情况起因于焦虑、紧张和紧张积累。因此,催眠术可以治疗一些心理疾病,也可以通过催眠术恢复记忆。人们清醒状态会迷路,但是在梦游时却不会迷路,甚至在迷路时通过进入梦游状态会找回迷失的路。学游泳的人,越紧张越往水里沉。恐高症,越恐惧就会越容易失足。没喝酒的人摔倒比喝醉酒的人摔倒,更容易受伤(在一定限度内)。“不经意”的学习,比当作任务的学习,学习效果更好。紧张的积累会形成压抑,解除压抑会释放能量。
醉拳的原理与此类同。醉拳状态是形醉意不醉(没有醉到“耽误事”的程度),运动时可以连续性地释放动作的紧张度,使身体动能时刻处于“全方位”势能起点或势发常备状态,可以把自身运动势能与重力势能融合叠加在一起,并产生共振,每时每刻既处于“收势”状态,也处于“发势”准备状态。运动中,你就势起势,借力打力,并以醉形醉态迷乱对手,时刻占据主动,使对手难以捕捉你的动能方位。
如果我们清除掉影视作品中醉拳的表演成分,其内核或主干,其实就是动态的“陀螺仪”。因此,你自身额外做的功会相对降低,节省体力。在强健体魄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技能,手疾眼快,你便可以战胜对手。